《yh533388银河導師制實施細則》
(17-18-2學期開始實施)
一、課程簡介
本課程歸屬英語專業教學計劃的實踐環節,針對英語專業本科一年級學生分2個學期開設,每學期4學分;課程采用導師制教學方式,以學生為中心實施小規模的個性化、研讨式教學,内容靈活、形式多樣,培養專業學科能力和綜合人文素質。
第一學期入學之初,師生座談答疑,以适應大學生活、認識語言專業特點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标。後半學期,導師與學生共同設計小組活動方案,以學生為主體,開展非課堂教學形式的專業學習活動,導師引導示範講解,學生動手實踐、協同合作。
第二學期,以學生專業興趣方向為主導設計教學活動,着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綜合人文素質;在研讨交流的基礎上,導師幫助學生建立個人學業和發展規劃,樹立積極樂觀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。
二、基本定位
1)導師制是一個平台,供熱愛教學、關心學生的教師創新教學理念、探索和實驗教學方法。教師是“學業導師”。在導師制基本框架下,導師既享有充分自由,也必須發揮主動性,獨立設計教學活動和考評方法。
2)導師制的主要教學目标不是傳輸專業知識,而是陪伴學生成長,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、英語思維習慣、對大學的适應能力和規劃未來的意識等;尤其要重視學生個體身心健康,幫助解決學習引起的心理問題。
3)導師制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最大區别在于導師制是以學生為中心的。導師制教學内容可以有設計但不必完全遵照計劃;導師應當傾聽學生聲音,尊重學生實際的能力水平和知識需求,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,配合其他課程學習,适當調整内容和進度。
4)導師制教學的主要方法應該是雙向交流,形式應該多樣(見面的、網絡的、集體的或單個的等),教學過程應該是互動的,傾聽比講授可能更重要。尤其要關注在集體交流中比較沉默的個體,給予更多的交流機會或改變交流方式。
5)導師制奉行“立德樹人”。時時刻刻、方方面面,導師本人應以身示範。一方面做好“立法者”,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導師制教學的特點,商量好學期安排,明确小組考評标準。另一方面做好“執法者”,保證一定投入,保持交流頻率,公平客觀地評價學生。
三、總體安排
1、每學年第1周班級内随機分配指導小組。每組1位導師,8名以下學生。
2、導師主要進行學業指導,輔以性格與心理引導。
3、見面與網絡相結合。集體見面頻率建議每3-4周1次,每學期不少于5次。網絡通過QQ或微信群及時溝通,解答學生問題或提出建議。建議每學期安排不少于1次單獨見面,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。
4、以百分制評定成績;90分以上不超過指導人數的15%;85分以上(含85分)不超過40%。比例人數非整數的,四舍五入取整數。适當體現學生區分度, 2名以上學生不宜集中在1個績點區間裡。每組具體考評标準、過程記錄、計算方法,須在《學期總結》中明确說明,并有相關材料支撐。績點區間參考yh533388银河績點表:
成績(百分制) | 對應績點 | 對應等級 | 導師制要求 |
100-95 | 4.3 | 優 | 90≤15% 85≤40% |
94.9-90 | 4.0 | ||
89.9-85 | 3.7 | ||
84.9-82 | 3.3 | 良 |
|
81.9-78 | 3.0 | ||
77.9-75 | 2.7 | ||
74.9-72 | 2.3 | 中 |
|
71.9-68 | 2.0 | ||
67.9-66 | 1.7 | ||
65.9-64 | 1.3 | 及格 |
|
63.9-60 | 1.0 | ||
﹤60 | 0 | 不及格 |
|
5、每學期考試周前,各小組完成考核,提交指定教學材料(均為電子版本,手寫材料可拍照):
(1)導師《見面指導記錄》。每次見面的時間地點人物。有圖為佳。
(2)導師《學期總結》,應包括以下部分:教學目标、教學(活動)内容、考評标準、對每位學生的評語、小組學生成績、經驗與心得。(篇幅不限)
(3)每個學生自己撰寫的《個人小結》(字數不限)。
(4)其他課程材料:代表性的學生作業、考卷和成果等。(電子材料控制在50M以下;其餘材料導師自行保存)
5、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,了解反饋意見和建議。學生意見和導師《學期總結》課程内部分享,供改進教學參考。
6、學期末舉行導師研讨會議,交流教學經驗。
四、導師職責
1、關心學生,尊重學生人格、隐私和差異。
2、做好教學記錄。記錄每次活動的時間、地點、人物和内容,注意保存教學成果和學生的突出表現,建議保留照片。
3、制定合理的評價标準,學期初向學生公布,期末按照标準公平客觀地評價學生。
4、設計教學活動。活動應與專業相關度高,難度适中,目标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能力。可根據學生興趣或教師特長,開展諸如英語角、口語語音、口筆譯、演講辯論等語言實踐活動,或讀英文原著、看英文電影、探讨文化現象,或做入門學術研究等。
5、指導方式上,少講授、多研讨,宜個性化、多元化指導,發揮學生的主動性、積極性,重視培養語言能力和綜合人文素質,如批判性思維、跨文化思維、公衆表現能力和外向開朗的性格。鼓勵全英文交流。
6、見面時間和地點應方便學生的集體要求,宜安排教室、辦公室、圖書館和其他校園場所,不鼓勵跨校區、校外見面。避免因見面給學生帶來安全風險或經濟負擔。